Monday, April 29, 2019

短線操作長遠必敗

網上見有人分享炒股十年心得,用心淡來形容 《炒足十年心淡》。股市短期高賣高買,低買低賣,每一次短線交易都注定有人最後會贏錢有人會輸錢,零和遊戲也。

除此之外,每次股票交易也必須付上0.1%印花稅,0.005%交易費予港交所,0.0027%予證監會爲交易徵費,還有0至0.25%予證劵行/銀行的佣金等等,即每一次操作最少支付 0.1077%至0.3577%手續費,每次買賣最少要付 0.2154%,多則0.7154%。

我當你每次買賣0.2%,一星期短炒一次,一個月已0.8%-1%,一年已差不多10%。如果你有幸每次短炒都賺(我不相信有人做到),假如十年來每年平均盈利達到30%,跑贏巴菲特,但有10%去左手續費,實則你只賺20%,而短炒對手就要接受蝕30%再加上10%手續費,即每年虧損40%。

如果一個能賺20%,就同時有一個要虧損40%,overall return 負20% ,其中20%去左港交所、中介人等。假如前者賺更多、後者則要接受蝕更多。相信每個短炒者開始都覺得自己能夠戰勝市場,但在一個overall return見負的環境,即使你是比較的幸運者,只要交易宗數愈多,你能贏到最後的機會只會愈少!

財演們不告訴你這個人們都忽略的事實,因爲這是他們生存的必須環境。當然,港交所利潤也會受惠。

Thursday, April 25, 2019

最快的股東大會?

一心向公司攞半日假出席港交所股東大會,不知道是否香港人工作都很忙,眼見出席者絕大部份都是退休伯伯嬸嬸。大會一開始沒有主席演講、更沒有後來的問答環節,開門見山就測試一下投票機,爲6項事項投票:包括通過委任新董事、例牌的核數師、董事酬金、公司可否回購配售股份等,然後就散水。整個過程只約20分鐘,我心唸我趕過黎出席大會都唔止20分鐘啦。


按機投票時無意中發現坐附近的都是持100股、150股等小股東,心想在場都應該約有2、300人左右,我比到佢500人,全場總投票股數約530,000,000股(佔總發行股數42%),即平均每人約100萬股,市值計都有2億7千萬。除了台上的董事們外,台下可能仍有不少「大股東」,點解可以咁「hea」。唔通「大股東」都無意出席,只委派代表,而場內不少股民可能連公司幾時上市,幾時開通深股通都唔清楚,來就係爲左拎,贈品?

臨走時更聽到職員跟熟面口股民講「今年係咪好快手呢?」。我心想爲什麼要快?趕住攞贈品走人?我只見到董事唔會哂時間對牛彈琴,贈品只是兩包紙包飲品加支水,既慳時間又慳錢。

Saturday, April 13, 2019

香港樓市的這次不一樣

1997年樓市大升,人人樂觀情緒,一個人入息同時可在不同銀行借幾次買幾層樓,樓市升左賣比第個買家立刻有錢賺,同期股市大漲,個個都魚翅撈飯,拍手叫好。完勝東南亞的索羅斯沽空港元,任志剛加息令高樓價無以爲繼,股市暴跌,銀行收水市場購買力進一步萎縮,樓市伴隨幾年的經濟衰退一起走到2003年,一個低供應的樓市時代亦正式開始,同時亦醞釀一個20年後大部份業主已供滿樓的時代。


2008年後樓市回愎上升週期,但因爲按揭壓力測試下只是少部份人開心,大部份人傷心,市場沒有所有人癲起來。而且香港已屯積了14萬億資金,正如汪敦敬提到的多頭量化下,高資金、低利率,樓市慢升,買家沒有借爆,恐慌性拋售的壓力不大,當市場每次調節時(因政策或美國收水引起的股災)都跌不到哪裡,購買力並沒有因而萎縮反而聚積。

感覺現在樓市像是一班球藝高超的足球員將個波猜來猜去,樓價愈猜愈高也沒有問題,究竟幾時「爆三五七成」?眼前現實是非業主完全參與不到亦影響不到市場,但阿爺已有計劃,已經準備緊大灣區球場比佢地踢,做大個餅,可喜還是可悲?或者如Howard Marks提醒,當市場上開始有人對某項投資描述這次會不一樣,就是大家要注意風險的時候。

Monday, April 8, 2019

市況回升

2018年貿易事件令全世界都不安,資產價格下跌大半年令大部份投資者都過份悲觀,估2萬3,2萬2甚至更低的人大有人在。

雖然歷史不會重覆,但每次都十分相似,正當人人都不敢入市,傳媒力捧未日專家下,股市永遠都是耐人尋味,在貿易談判未傾完之前,短短三個月,恒指已由低位2萬4急升6000點,重回三萬點水平。

低位永遠一瞬即逝,早在10月尾及1月初短暫出現,均值回歸下股市必向合理估值水平修正,只是歷史上大部份時間股市不會長時間逗留在合理水平,後市有可能向更高位置推進,而且將會充斥著愈來愈多不合理的樂觀情緒,投資者及金融機構為更多的獲利及生意而忽視風險。

小弟不是專家,此篇只是亂up,千萬不要認真。